团队建设

作物学学科概况

bat365官网登录作物学科1983年获作物遗传育种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985年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于2011年自主设置药用植物资源学及烟草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共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药用植物资源和烟草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依托云南生态多样、作物多样、区位沿边的自然禀赋,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滇杂水稻创新应用、特色玉米小麦品种选育、薯类甘蔗生理生态与品种选育、山地作物系统高效可持续生产、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烟草绿色优质生产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

学科现有科研团队17个,硕士生导师69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2人,占85.50%。学生就业率100%,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度高。学科研究基础好、科研能力强。2018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15项,总经费13570.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及课题5项,省部级项目49项,横向项目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88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授权专利80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55个。国家审定水稻品种2个,国家优质食味金奖水稻品种1个,省优质食味金奖水稻品种1个。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2人,云岭学者2人,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顾问1人,岗位专家7人,云南省突、省贴专家4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1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3人等。

目前,作物学科依托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作物种质创新及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薯类生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工程研究中心等18个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开展团队建设。拥有教学科研用房5318.48m2,教学实习基地9535.92m2,近五年购置了包括3D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V1.0、多功能植物光合表型测量系统、图型工作站、凝胶成像系统、智能数码互动显微系统、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等2千余万元的高精密设备,拥有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薯类等作物种质资源数万份。

多年来本学科不仅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为中国东盟一体化农业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培养边疆少数民族作物学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客观需求。